什么是应届生?它有两种定义,不仅指专科大三或者本科大四的学生。应届生身份合适帮助落户,有着考试地位优势、找事件优势和心理优势等,一定要好好使用它。
1. 即将毕业但还没拿到毕业证,处于实习或待业状态的;
2. 已经拿到毕业证,但拿到毕业证的时间在择业期内。
所以,应届生不仅仅是指专科大三或本科大四的学生。
只要是在择业期(国家规定为2年,部分地区3年)内,你的档案、党团关系等依然保存在毕业学习校园或各级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都根据应届毕业生对待。
不得不承认一点,在找事件时,与往届生比起来,应届生着实有一定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户口优势
多数城市为引进人才,甚至提出应届生可直接落户,而非应届生想要在一二线城市落户就只能通过再多的方法。而户口恰恰又决定了你买一套房、子女教育等问题(即便刚毕业的你,可能成家立业还有那么一点早)。
2、考试地位优势
各位大概了解,国考、省考等招聘考试,很多职位只有应届生合适报考。
尤其是公务员,在每365天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都有非常多职位专门限定“应届生”报考,我们都了解考试的竞争压力有多大,多一个条件压制,就能减少很多竞争对手。
所以应届生这种身份超级宝贵,各位一定要使用好。
3、找事件优势
如果一个企业在面对同一职位的应聘者,A已经在社会事件了几年,但事件实力往往一般,B是应届毕业生,没有事件经验,此时此刻用人单位多数状态下会选择后者。
因为应届生可塑性超级强,而且刚刚走入社会,没有很多的因素干涉,有再多的精力投入到事件中,但是如果毕业后再想进入央企和国企就对比难了,所以这时候体现出了应届生身份的重要性。
而且目前央企和国企还有一些集团的校招专门面向应届毕业生。
4、心理优势
对于应届生来说,对事件充满了热情,且对社会上的各种事充满奇怪心,就因为没有事件经验,他才不会被曾经的圈子困住,从而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同一时间,在事件、生活上没有太大的压力,合适无所顾忌的去拼去闯。
1.2021应届生身份可延长两年
为缓解疫情弄来的应届生求职压力,2月28日,教育部发布通知:毕业还未落实事件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合适按规定在学习校园留档两年,两年内落实单位,高校统一按应届生身份帮助其办理就业手续。
2.公务员招录向应届生倾斜
今年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和经济社会进步事件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之中,提到“政府部门公务员招聘和国有企业招聘适当增加规模”。每年的公务员招录考试中,应届毕业生都是报考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各地公布的招录政策来看,一些地区已释放出在公务员招录方面向应届生倾斜的信号。相较去年,不少省份的公务员考试招录规模大幅增加,一些省份扩招幅度靠近400%。此外,不少地区也扩大了基层公务员的招录规模。
3.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
教育部表示,第二学士学位主要招收当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并获取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以及近三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并获取学士学位、目前未就业的往届生。很多的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详细招生周围由高校自主确认。
4.基层专项规划动作
人社部、财政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2021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规划,2021年国内将招聘3.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是做“三支一扶”事件,比2019年增加5000名。“特岗教师”规划将增加招聘规模5000人,今年招聘规模将达到10.5万。将招收40多万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小队,采取“先上岗、再考证”的举措,进一步改造进化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配备。
5.2021年度女兵应征报名
6月26日,2021年度女兵应征报名开始。招收对象包括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普通高等学习校园全日制应届毕业生及年满18至22周岁的在校生。
6.扩大中小学教师招聘规模,落实应届毕业师范生全部入编入岗的事件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2月28日在北京表示,将扩大重要时机领域的招聘,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她强调,现在超级急需的是高中和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师),高中考试改革之后,改革的省份高中教师出现非常多的结构性紧缺。同一时间要落实应届毕业师范生全部入编入岗的事件。
7.事件单位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公开招聘力度改造进化
3月11日,中共中央团队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联动下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做好事件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事件的通知》,《通知》中指出,要加大事件单位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公开招聘力度,今明两年事件单位空缺岗位主要用来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含择业期内未落实事件单位的高校毕业生)。之中,湖北省事件单位合适面向湖北省高校的毕业生或湖北籍高校毕业生开展专项招聘。
同一时间,艰苦边远地区乡镇事件单位招聘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县级事件单位招聘硕士以上高校毕业生,以及招聘行业、岗位、脱贫攻坚急需紧缺专业高校毕业生,合适混合实际状态,采取面试、直接考察的方法公开招聘;合适根据应聘人员报名、专业分布等状态适当降低开考比例,或不设开考比例,划定成绩合格线。
来源 |综合共青团中央、学习校园共青团、河南省教育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再多消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