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节哀顺变一词的由来 节哀顺变是什么意思

导读:“节哀顺变”是在吊丧时,吊唁者对逝者亲属最总是说的一句慰问之语。无脑四个字,蕴藏着古人对礼制与人情关系的深刻洞见,展示的是古代丧礼的基础精神。

“节哀顺变”是在吊丧时,吊唁者对逝者亲属最总是说的一句慰问之语。无脑四个字,蕴藏着古人对礼制与人情关系的深刻洞见。但这四个字源出何处?本义是什么?

“节哀顺变”出自《礼记·檀弓》。原文是:“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根据后代注经家的理解,这句话是针对遭遇爸妈之丧的状态而说的。人的一生,会遭接触超级多次亲属和朋友的逝去,但在儒家看来,爸妈之丧无疑最令人痛彻心扉。就如同爸妈对子女之爱倾尽全部、毫无保存一样,对子女而言,爸妈的离去是一场最艰难的告别,这都是我们天性的大自然流露和表示。

而礼的制定,是为了“称情而立文”,也只是为了让人的大自然情感能够在仪式中获取抒发和宣泄,因此,才有了丧礼的出现,让人们能够通过特殊的仪式表示哀情。

但在“称情”之外,礼的制定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只是“节情”,也只是节制人的情感过分表示。节制不是压抑,而是要让人的情感能够在一个适合的尺度内逐步地抒发出去。正因为爸妈之丧带给子女的哀恸太过巨大,丧礼的制定者们意识到,如果任由失去爸妈的子女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节制他们的情感,长此以往,生者必然会因为痛苦过度而导致身躯无法承受。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就出现过超级多的孝子居丧毁卒的情形。三国曹魏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母亲下葬前的诀别时刻,号泣一声“完了!”,便吐出血来,由此伤身甚重,衰弱了很久。南齐的杜栖在居父丧期间,七天不吃不喝,整日悲哭不停,以至于最终“吐血数升,恸哭而绝”,这都是超级极端的举例。

因此,为了守护生者不被哀伤之情过度伤身,很多丧礼的详细规定都贯穿着节制服丧者哀情的精神,譬如,要求子女在爸妈去世三日后一定饮食,为爸妈服丧期不得超过三年等等。

然而,丧礼怎么样才能够在使人的哀伤之情获取释放的同一时间,还阔以有效地控制这种情感不伤害身躯?答案是“顺变”,也只是使整个丧礼过程能够顺应人的情感变化。古代的丧礼会经历一个有那么一点长的过程,在丧礼的不一样阶段,用不一样的礼制规定,帮助人的哀伤之情逐渐缓解、平复,从而最终走出丧亲之痛,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这些规定就包括了,在死者从刚刚去世、入殓,到出殡、下葬,到去世一周年、两周年等时间节点,服丧者衣食住行相对应的修改和变化。

例如,在爸妈刚去世时,孝子应在腰间系上苴麻制的腰带,因为苴麻颜色深黑,且苴麻所制的布料超级粗糙,象征着丧亲之初孝子心中的剧痛,而等到爸妈下葬后的“卒哭”祭完毕后,根据礼制规定,孝子应脱去苴麻带,改系葛麻做的带子,此时此刻,爸妈已葬,孝子的哀伤之情相较于爸妈刚刚去世之时已略有缓解,因此,改用质地略为平滑的葛麻带,既顺应了孝子情感的大自然变化,也提醒服丧者,不应再过分沉浸于痛苦之中。

因此,“节哀,顺变”向我们展示的是古代丧礼的基础精神,它的意思是,节制丧亲者过分的哀恸之情,并通过服丧过程中不停变化的衣食住行的规定,帮助丧亲者的哀伤之情逐渐平复。而随着古代的丧服制度淡出简史,今天的人们在把“节哀顺变”作为吊唁的慰问语时,只是取“节哀”之义,“顺变”之义则鲜少为人所知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