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的书都喂狗了吗?明明读过的书,怎么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
答案是:不做“阅读笔记”的阅读就是在耍流氓。
“不动笔墨不读书。”虽然开始做读书笔记觉得很麻烦,但是做读书笔记和不做读书笔记,内容的吸收率天壤之别。
杨绛先生在《钱钟书手稿集》的序中,提到钱钟书做读书笔记的3个习惯。
一是愿意花比读书多一倍的时间做笔记。
二是写了笔记后不存书。
三是笔记写得多,读书心得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
读书笔记,就是输出,输出是成长最好的试金石。那么如何做读书笔记,记些什么内容,哪些书适合做读书笔记呢?
总的来说,读书总记无外乎三种形式,一是摘抄式,二是批注式,三是心得式。
第一:摘抄式
1/为什么要摘抄?
首先摘抄可以强化记忆,做到心中有数。另外以后万一用到相关的知识点,方便查找,它就像个人的百宝箱一样。还有一点,养成断舍离书籍的习惯,掌握书中的精华后,很多书就没有保留的必要了。
2/什么书适合做摘抄?
原则上是任何书,如果一定要区别出来,就是精读的书一定要好摘抄,因为它可以让你快速吃透一本书。一般来说,经典文学或世界名著里面的内容,更适合摘抄下来经典内容。
3/什么时候摘抄?
边看书边摘抄?还是看完再一起摘抄?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个人习惯是看完一整本书时再摘抄,先有笔做好标记就可以了。免得看半截,正爽时,摘抄会打断阅读的连贯性和兴趣。
4/什么内容值得摘抄?
很多小学生不知道摘抄什么,其实摘抄就是积累,积累的目的就是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中小学生摘抄的重点是:描写处修辞,思考与抒情。
作文写得不生动,没有细节,字不够,都是因为脑中的“材料”不够,比如人物的外貌描写,事情细节的铺垫等,都可以是摘抄的内容。
思考与抒情内容,可以比如从未听到的观点,名人语录,引发共鸣的观点或内容,以及非常优美的修辞手法等。
第二:批注式
批注式则要求较高,主要是通过在书的空白处加上一些个人的思考与认识,随读随思随记。
批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抄,而是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然后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
批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也是最简易的读书笔记方法,在书中空白处或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打上标注或写出自己所感所悟就行了。
2/提纲提要式,就是把一本书或某章节内容的要点提炼出来,然后融入自己的观点和认知,或是评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些类似于书评。
第三:心得式
心得式则类似于读后感,可是是读完一段、一页,或是一篇时所产生的感受与心得。
心得式读书笔记也有三种形式:
(1)札记:即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2)心得: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但不宜过多。
(3)综合读书笔记:这种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
1-3年级:以摘抄为主
小学一二年级以摘抄为主,也就是常说的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因为这个时候的阅读重点在积累,体会语感,孩子的思考能力还比较弱,其他方面不应强求。
4-6年级:摘抄要求更高 心得,都不能少
到了3-4年级中高年级阶段,摘抄与心得同等重要。摘抄上要有“挑剔”的眼光,好句重于好词,好段重于好句。不仅要发现词语美感,还要挖掘词汇背后的思想火花。笔记上必须要有读书心得的内容,哪怕仅是一句话,也要将自己的思考记录到笔记上。心得需要多问自己“为什么”,学会举一反三,要问“如果换成我”,设身处地投入情感。
初高中生:形式不限,更注重思想领悟
到了中学阶段,读书笔记的方式则更加灵活,摘抄、批注、心得,读后感都可以,更多的则是读后感和批注。因为这时候语文的瓶颈是立意和思想,谁的立意高远,立意新颖,才会得高分。所以这时候的笔记应该更加注重对文章的思想性的学习和领悟。
长期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做读书笔记,可以提升和转变思考方式,通过摘抄促进对书的消化,突显摘抄的价值,将“摘抄”和“评价”的内容进行融合,是读者与作者的同频下思想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