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赢驷为什么杀商鞅 商鞅的儿子是白起

在封建社会时代,变法者或后代,皆没有好下场。商鞅,本名叫公孙鞅,也叫卫鞅,因为封地在商邑,所以也叫商鞅。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赢驷继位,谓秦惠文王。商鞅失去秦孝公这个最强保护伞,被秦国贵族联合诬告其谋反,只得逃亡到封地,并召集一些手下抵抗来追击的秦军,被擒杀后,再被车裂。按理说,商鞅于秦国有大功,不该被赢驷处死才对。

秦惠文王为什么非要杀死变法有功的商鞅呢

  一,旧贵族恨不得食其肉

  商鞅的改革,是彻底性,全民性的。他从每一个秦人到士大夫,到君王。都制定了三等约束和权力。第三等法:普通秦人,必须守法。第二等信和法:士大夫贵族阶层,必须重信守法,不徇私。第三等权:君主,必须重权不徇私。如此才能天下安定。

  变法中,想国家强大,人人参与改革,就得打破阶级限制。

  于是,第一次变法时,在秦国,掀起一轮权力洗牌,把权力从一小簇旧贵族世家的手中抢过来,分配给底层秦人。废除世卿世禄制,确立军功爵制。

  简单的举个例子,一个村子,世世代代都是老村长传位给他儿子,成为新村长的。并且,可以继承老村长之前得到的那些国家赏赐的封地,税收等。但是,军功爵制,就把这种规矩改了,任何普通秦人和旧贵族,必须通过军功,才能坐上村长的位子,也才能得到封地及其税收的利益。

  第二次变法时,废除了旧贵族们祖宗留下的原有封地——井田制,被改成郡县制,收归国家所有。这一招相当于固定家产充公。而贵族世家们之所以能生活无忧,人前显贵,就是靠继承先人传下的爵位和封地等家产。而商鞅正是要把他们这种优越的特权和家产都剥去,怪不得旧贵族们恨不能吃了商鞅。

  商鞅的两次变法,从权力到财产,主要都是在割旧贵族的肉。于是,割出了公子虔、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派政敌。

  二,功高震主

  作为秦国最大的贵族——秦王,对商鞅是怎么看的呢?毫无疑问,秦孝公对商鞅是感激与无限信任的,恨不得分他半壁江山,事实也的确差不多。秦孝公把军权、政权都放给了商鞅,还把他封为商君,给了商邑作为封地。

  但是,秦孝公的儿子赢驷,对商鞅的态度,却不怎么友好了。赢驷年少时,因为犯了法,按新法律是要被执行惩罚的。因为赢驷是太子,刑不加身。所以刑罚转移到了太子傅公子虔和太子老师公孙贾身上。

  公子虔被刑罚割去了鼻子,公孙贾脸上被刺字涂墨。这两个贵族因无罪而被施以侮辱的刑罚,恨死了商鞅。作为当事人的赢驷,自然也对商鞅耿耿于怀。

  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史记-商君列传》

  但这不足以令赢驷杀死商鞅,真正令其起杀心的原因是商鞅功高震主了。秦孝公死之前,曾经有个叫赵良的人,劝过商鞅放下变法过程所得的权力,隐退保身。

  在史记里有大篇幅的与商鞅对话。点出了商鞅出入大批甲士随从,建造精美宫室,手握秦国大权不放。肯定活不长久的。

  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史记-商君列传》

  对于赢驷来说,商鞅已经完成了他变法的使命,最好是辞官隐退。但是你商鞅还没舍得放下权力,甚至还要与他争夺权力。又因为商鞅用计生擒了魏国公子卬,击败魏军,收复了河西之地,所以商鞅在军队里的威望也高。

  相权和军权一起抓,不舍得放。那不好意思,那新登基的秦王赢驷,只能拿他开刀了。

  三,作为缓冲剂

  虽然赢驷杀了商鞅,但是并未废除变法。说明赢驷是支持变法的,他与旧贵族,穿不到一条裤子。旧贵族想要恢复往日的利益,是想废除变法的。

  因此,在秦孝公刚死不久,旧贵族甘龙杜挚一伙人,联合公子虔等,向新登基的秦惠文王赢驷,施加压力,诬告商鞅。

  秦惠文王,因为忌惮商鞅功高震主。又新登基,政权一部分在商鞅手里,一部分在旧贵族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派手里。

  那时候的甘龙,高居太师之职,在旧贵族派里可谓一言九鼎。当他那派人联合公子虔要求处死商鞅时,赢驷不得不考虑:如果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会不会发生秦国动荡,发生政变呢?

  赢驷不能赌这个可能的结果,为了暂时堵住旧贵族之口。

  因此,商鞅被作为缓冲剂牺牲掉了。

  甘龙与杜挚等旧贵族保守派,见于《史记-商君列传》商鞅舌战群儒那一段,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后来,秦惠文王坐稳了朝堂,也就没有旧贵族什么事了。

来源:历史追学网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