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10日,全国ETC客户累计达到18545.99万,完成发行总任务的97.17%,年底有望超额完成ETC的发行任务。
直到现在,还有人在问:“支付宝、微信车牌识别技术,准确率也能达到99%以上,ETC是不是已经落后了?”
严格地说,ETC技术和车牌识别技术相比,水平不分伯仲。但是从全社会节约投资角度看,ETC技术显然更胜一筹。
ETC,全称为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即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
在ETC系统中,我们安装在汽车上的设备叫电子标签,英文名字是OBU。高速公路ETC车道上方的天线,一般安装在车道正上方5.5m高度,英文名字是RSU。
当安装ETC的车辆通过ETC车道时,OBU与RSU采用短程通信协议(DSRC)进行双向通信和数据交换,OBU把存储的车辆识别信息等发送给RSU,RSU接收后通过数据处理后,自动识别车辆,进行计费、扣费,发送信号给机械装置抬杆放行。
虽然通过ETC车道时间很短,实际上系统后台已经完成了大量数据处理和运算,包括OBU与RSU多次通讯,系统后台与数据库中大量车辆信息对比,辨别车辆信息识别真伪等。
现在推广的ETC,一般是两卡分离,先通行后付费。ETC上插的银行卡只是记账卡,本身不具有消费功能,扣钱则从OBU办理时绑定的银行卡或信用卡中扣除。
概况一下,ETC工作原理简单说就是,车辆通过ETC车道时,ETC车道的RSU识别车辆信息,通过后台完成费用计算,把通行费用计入账单,然后银行与公路部门对账后,从对应银行卡扣费,通讯时间很短,系统运算速度快。
车牌付的逻辑更简单。
车牌都是统一的格式,高清摄像头识别车牌号非常简单,车主将车牌绑定账户,就实现后台扣费。
二者区别很明显,ETC靠数据通信,不受雨雪风沙天气影响,高清摄像头,则会雨雪天气影响。
另外,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后,所有道路分叉处都要有ETC门架来识别路径。也就是说,读写设备要求在80km/h速度以上、全天候条件下,都能实现准确识别。
在试验场地测试结果表明,ETC技术已经可以实现车辆最高160km/h时准确读取信息,面对高速公路大多是80-120的速度,自然是轻而易举。
车牌支付呢?
高清摄像头可以允许多高速度?能满足要求的摄像头,价格大概是多少?这个我问了很多人,至今没有答案,有了解的朋友麻烦告知一下。
早在1997年,ETC在国内就已经进行了试运行。1999年,数条ETC车道就已经在高速公路上投入使用了。
ETC出现之后,交通运输部就为全国联网做努力。
2003年,京沈高速公路ETC联网,这是我国开通的第一条联网收费的高速公路,它标志着我国跨区域高速公路由分段管理向跨省市综合管理的转变。
2014年年底,京津冀、长三角等14个省市实现ETC联网。2015年,实现ETC全国联网。
再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29个联网省份的ETC专用车道已经达到了17744条。
ETC全国联网,背后是非常复杂的工程,和巨大的投入。
从硬件上讲,有ETC车道建设,ETC生产体系,一系列配套供电通信基础设施。
从软件上看,有联网收费系统、客服体系、中央及各省级清分系统。
很明显,这个是一整套的体系,是交通运输部和各高速公路集团十多年积攒的家底。不是单单一个道口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基本上就不可能再半道去改用其他的支付识别方式。
如果改用车牌付,显然得改造现有系统,必须抛弃大量现有投资,还要增加大部分投资,这笔钱谁出呢?
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