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狮刀
编辑 | 信陵
题图 | 摄图
按照美国投资界的说法,PE(私募股权基金)起源的标志是KKR的诞生。1976年,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的三位高管合伙成立了KKR,专注于并购企业的价值提升并获利退出。
以这个标准,美国PE行业已经不再年轻,“中年危机”的症状已经出现。
美国道富银行(State Street)和贝恩公司(Bain)的研究显示,如果计算美国PE十年的年化回报率,2019年的数字比20年前足足下降了6%。
年轻的中国PE似乎也显出疲态。根据光大控股的一份报告,1997-2017年间,中国PE的中位业绩为费后IRR12.5%(内部报酬率,是衡量基金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绝对回报不低,但与公开市场和房地产等相比,相对回报并不高。
PE机构为何未老先衰?
《哈佛商业评论》最近的一篇文章《私募股权基金的中年危机》(Private Equity’s Mid-Life Crisis)做了一些分析。两位作者Karim Khairallah和Francois Mann Quirici的结论是,在一个日趋成熟的行业里,PE基金的传统打法和工具已经落伍,需要创新。
具体而言,作者认为,PE基金使用的财务工具,即杠杆和价格套利,已经渐渐失效和失控。市场上的PE机构越来越多,企业方的估值水涨船高。随着投资和并购的花费越来越多,相应的回报越来越低。
在运营工具方面,即利润率和营收成长方面,获利空间也越来越小。全球化的竞争和货品化趋势(commoditization)使得产品很难获得溢价,利润率受到挤压,成本也降无可降。PE基金传统的套路,即将收购来的小型业务并入现有业务,虽然能够助力营收,但由于收购价的上涨,很难提升投资回报。
除了上述结构性的难题,全球经济的减速、市场的扩容、投资企业时间跨度的延长造成的不确定性,等等,叠加在一起,导致行业整体的回报持续走低。
作者指出,面对如此大的困境,小打小闹的创新已经无济于事,能够拯救行业的只有实质性的价值创造(value creation)。
为此,两位作者总结了一种新的价值创造模式:构建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的两位作者都是行业资深专家。Karim Khairallah是橡树资本(Oaktree Capital)的高级董事总经理。橡树资本的资产管理规模为1530亿美元(截止今年3月底)。
Francois Mann Quirici是伦敦著名的PE战略咨询公司Nexus Associates的创始合伙人。此前在投资银行Lazard从事投资和并购。
构建生态,创造价值
何为构建生态?
PE机构目前通行的模式,是将他们投资组合中的每家被投公司都当成独立的业务来看待。这意味着,投后管理是独立进行的,比如机构通过参与战略规划、管理,或运营等方式让公司的业绩有所提高,或者通过杠杆收购等方式让企业快速扩张。
这样“各自为政”的好处是分散风险,不同背景的投资人也可以发挥其长。
但作者认为,更好的模式是把被投公司群体当作一个商业生态系统来统一规划和管理。
作者说,PE机构应该努力在尽可能多的被投企业里建立起一张关系网络,把看起来不相关的、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联系起来,并帮助他们释放出新的价值,让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