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校园暴力的手抄报资料借鉴 校园防暴力手抄报资料

1、校园暴力角色一般分为:

(1)欺凌者:发起暴力行为,通常还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

(2)受害者:受到欺凌者;

(3)协助者:跟随欺凌者,直接参与欺凌行动;

(4)附和者:支持欺凌者的行为,例如在旁边嬉笑或呐喊助威;

(5)保护者: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尝试制止欺凌行为;

(6)局外者:置身事外的人。

2、校园欺凌防控六举措

(1)家校联合,形成合力

一个问题学生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无论是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都与不合格的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所以,家校联合是防范校园欺凌现象的有效途径和必需手段。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引导好家长。遏制和防范学生欺凌的突破口首先是家长,家长对校园欺凌的态度以及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对防范欺凌现象起着关键性作用。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渠道,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使家长增强对校园欺凌危害性的认知和重视,关注孩子的异常言行,对孩子个性中的偏狭、自私与冷酷不能忽视,更不能纵容。

当学生欺凌事件发生后,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对孩子不能姑息迁就,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不能任由孩子讨价还价,无理取闹,而应配合学校做好教育、惩罚工作,以使孩子不再发生欺凌他人行为。教师要与家长保持经常性联系,发挥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创设家长心理课堂,对被欺凌和欺凌的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等等。

(2)法制教育,刻不容缓

一些青少年之所以欺凌他人,源于法制意识淡薄,不懂得约束自己,因此,加强法制教育刻不容缓。学校要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室、校报等,做好法制宣传工作,使校园普法教育活动常态化,如实行“聘任校外辅导员制”,请司法人士定期开展讲座,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通过举办“校园暴力”图片展,引导学生从惨痛的案例中认识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增强反对校园欺凌的意识;举办“与法同行”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让学生懂得相应的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

对于一些“恶霸”学生,学校可以集中培训,教育他们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掌握基本的防范本领,学会依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以暴制暴、以牙还牙。

对于被欺凌学生,班主任要教育他们,当遭受欺凌时,要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善于自卫自救,而不是去痛苦地忍受欺凌,如可采取迂回战术麻痹对方,也可通过假装答应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寻找机会逃脱。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或被欺凌后,不要忍气吞声,要及时报案或告知老师和家长,要相信法律,相信正义,依靠老师、家长的力量和法律的权威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否则,会导致欺凌现象恶性循环。

(3)适当惩戒,促其反省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对于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要给予严厉惩戒,让施暴者因自己的过火行为付出代价,促其反省思过,吸取教训,规范行为,其他学生也会从中受到警示。对于学生欺凌行为,学校和老师应及时跟进,彻底调查,并通知双方家长到校,共同处理欺凌事件。学校要对参与欺凌者做出相应处罚,并记录在学生成长档案中。

对已经发生的.恶性校园欺凌行为,学校不能抱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应当允许司法介入,通过司法人员的协助,做好欺凌一方对被欺凌一方的治疗、补偿等工作,让施暴者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促其警醒,并以此为契机,教育、警示其他学生不要欺凌同学。学校要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建立预警、发现、报告、处理和惩戒校园欺凌体系,使惩戒起到教育、震慑作用。当然,实施处罚后,还要进行跟踪观察和调查,施以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既使欺凌行为不再复发,也使受处罚者放下思想包袱,健康成长。

(4)主题班会,价值引领

主题班会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解决学生问题的主阵地。在防范和遏制校园欺凌现象时,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育的主渠道。

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疏导学生的情绪,健全学生的心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发生。

在班会课上,可通过视频播放、欺凌案例介绍等,以案说法,让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体味欺凌事件对双方及双方家庭造成的不可弥补的伤害,使学生们从中汲取教训。也可组织以“珍惜自我,关爱他人”“反对校园欺凌,远离校园暴力”为主题的班会,通过学生发言、问题讨论、情感交流、真情告白、全班学生签名等活动,净化学生的思想,拒绝校园欺凌。要让学生懂得,对一些身材瘦小、体力单薄、能力较差、家境贫寒、生理上有残疾的同学,要尽力关心和帮助,不能瞧不起他们,更不能欺凌他们,要平等尊重他人,绝不凌弱欺生。

此外,班主任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命化道德教育,教育孩子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善意,呵护生命,避免伤害他人也避免自己被伤害。当同学间发生矛盾,要合情、合理、合法地去处理,去化解,而不能付诸武力。要教育学生学会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让他们站在被欺凌者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扪心自问:如果那个被欺凌的人是我,我会有怎样的感想和感受?以此来启发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了解动态,防患未然

百治不如一防。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素养、教育方式有所了解,与家长保持联系和沟通,引导家长正确地管教孩子。教师特别要及时了解和准确掌控学生的性格、思想、表现和动态。可通过调查学生、家访、观察、交流等渠道,把握学生的行为倾向,发现学生有暴力倾向时,及时做好思想疏导和教育工作,并主动向校方反映并与家长联系,共同防范,使校园欺凌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

教师还要特别关注班级内强势学生和弱势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自制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排解他们的不良情绪。教师应对校园欺凌事件有预判性,加强监测以便及时处理。教师要随时检查反思自己的管教态度,避免出现不公、不当言行,努力保持学生阳光、健康的心理。

(6)培养“逆商”,拒绝欺凌

有些学生具有极强的自尊心、虚荣心、嫉妒心和报复心理,遇到打击和挫折,往往会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心理扭曲,为释放压抑情绪,常常会通过寻求刺激来获得心理平衡与满足,欺凌行为便应运而生。对于那些常遭欺凌的学生来说,心理上的弱势常常使他们在遇到挫折时,会变得自卑自怜、自暴自弃甚至排斥自我,这就更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所以,提高学生的“逆商”(全称为“逆境商数”,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耐挫力是防范校园欺凌的有效手段。

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挫折观和人生态度,能直面挫折,善于在逆境的磨炼中成长。如组织开展“圆梦挫折中”演讲比赛,“名人挫折谈”名言、警句征集赛,“寻找强者足迹”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强化学生的抗挫能力;也可设置一些“难题”难为学生,使其产生“失落感”,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耐挫体验,这对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校园欺凌也会发生在校外,参与者也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社会青年有时也参与其中。因此,防范与遏制校园欺凌是全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要关心和参与这种联防,使校园欺凌事件不再重演。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