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褙子,又名背子、绰子、绣?,是汉服的一种,始于隋朝。褙子直领对襟,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穿着。流行于宋、明两朝。
2、宋朝褙子直领对襟,两腋开叉,衣裾短者及腰,长者过膝。宋朝女性多以褙子内着抹胸为搭配。明朝褙子有宽袖褙子、窄袖褙子两种。
3、褙子若作为内里穿着,与大袖礼服相搭。外披大袖,内则衬褙子,这种搭配方式为命妇等上层阶级女性所穿,属正式礼服。福建南宋黄昇墓考古报告还原了宋朝贵族妇女真实的穿着情况。大袖袍作为礼服穿于最外层,而褙子则作为较次一等的常礼服穿于大袖内,自褙子以下则为襦袄类服装,这类衣衫往往需考虑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再搭配衣服。春夏季节选用单衣,而秋冬寒冷之际则选用有夹或内有棉絮的袄,作保暖之用。
4、褙子作为常服外穿时,多表现为与襦衫、抹胸等服饰相互搭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