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百科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在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就开始使用陶质水器,可以看成茶具的源头。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据目前已知文献记载,饮茶最早始于南方的蜀地,当时还末形成专门化茶具,往往是一器多用。直到晋代南北朝时,出现了带托盘的青釉盏,可以看成早期的茶具。东晋杜育在《舛赋》中提到“器择陶拣,出自东瓯”,指的就是瓯窑青瓷器。


唐代茶具

 

大唐中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茶饮之风日盛,在这种社会大氛围的影响下,古人对专用茶具的呼唤也日渐迫切。最早介绍系列茶具的是陆羽。

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描述的茶具有:

1)盐具,包括鹾簋和揭。

2)饮茶用具,包括碗和札。

3)煮茶工具,包括复和交床。

4)清洁用具,包括涤方、滓方和巾。

5)藏茶用具,包括畚、具列和都篮。

6)水具,包括水方、漉水囊、瓢、竹夹和熟盂。

7)生火用具,包括风炉、灰承、莒、炭挝、火等。

8)烤、碾、量茶用具,包括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和则。

陆羽设计的这套茶具,既庞杂又古朴典雅,对瓷器及竹木材料坚而耐用,雅而不侈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陆羽既要求茶具美观大方,更不能损茶质的基本出发点。


露峥嵘宫廷茶具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法门寺出土鎏金茶碾子--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法门寺出土茶罗子--

唐朝廷对茶饮更是大力提倡,在竭力搜求各地名茶的同时,还于大历五年(770)在浙江顾渚山侧的金沙泉畔建造了贡茶院,表明王室饮茶业已成风。

1987年四月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一套唐代宫廷茶具。

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包括鎏金飞鸿毯路纹银笼子、金银丝结条笼子、壶门高圈足座银风炉、鎏金壶门座茶碾子、鎏金飞鸿纹银则、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茶罗子、鎏金人物画银坛子、鎏金伎乐纹银调达子、鎏金银龟盒、系链银火筋、蕾纽摩羯纹三足架盐台、琉璃茶碗、茶托。


元明茶具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明甜白釉暗花龙纹瓷杯--

进入明代,茶具艺术的发展总体呈现出一种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趋势。

由于明人饮用的是与现代炒青绿茶相似的芽茶,又因“茶以青翠为胜,涛以蓝白为佳,黄黑红昏,俱不入品”,故而绿色的茶汤,用洁白如玉的茶盏来衬托,更显得清新雅致,悦目自然。


景德镇茶具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明万历款青花五团龙瓷茶杯--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青花牡丹祥瑞物提梁壶--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明成化青花花鸟纹碗--

景德镇瓷器在宋元发展的基础上,到明代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在原有青白瓷、青花等基础上,广大瓷工艺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先后创烧出各种彩瓷,钧红、祭红和郎窑红等名贵色釉纷纷出现,用来装饰茶具等日用瓷后,使得造型小巧,胎质细腻,色彩艳丽的茶具,成了珍贵的艺术品。


紫砂茶具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明六方壶(时大彬款)--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明紫砂胎红雕漆执壶--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明圆壶--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明四系壶--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明盖罐--

明代茶具艺术的突出成就,除表现在景德镇瓷器生产的辉煌灿烂外,最值得赞美的便是宜兴紫砂茶具的异军突起。

陶壶与陶盏的创制与普及,最为后人称道,使得茶饮活动升华到了修心养性、淡雅处世的最高境界,欣赏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造就了一代紫砂精品的风光无限及日后的成就非凡。

明代品茶艺术的回归,为紫砂壶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明代散茶的直接冲泡,相对于唐宋的煎水煎茶来说,不太容易瀹出茶香,这对清心赏茗会带来一些缺憾,紫砂壶体小壁厚,保温性能好,有助于瀹发与保持茶香,自然就受到了茶人的欢迎。

随著供春壶的问世,紫砂壶的制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明朝万历年间,出现了董翰、赵梁、元畅、时朋四大制壶高手,随后又有“壶家妙手称三大”的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及欧正春、蒋时英、陈用卿、陈信卿、闵鲁生、陈光甫等人的渐入佳境,而使明朝紫砂壶的制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后继有人的喜人景象。


清代茶具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雍正款仿官釉茶壶--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清矾红彩壶--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青花茶船--

清代茶具,风光无限的首推紫砂,但一贯领先的瓷具也不甘寂寞,制作手法,施釉技术不断翻新,终于形成了陶、瓷争奇斗妍的局面。而文人对茶具艺术的加盟,则直接导致了其艺术含量的提高,使得这一时期的作品,成了传世精品。


清代紫砂茶具

 

承接明代的良好势头,紫砂茶具的发展在清代达到了巅峰状态。具体而言,是在清初至中期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

清代紫砂茶具的市场较前朝扩大,各阶层的审美情趣和要求各异,造成这一时期此砂壶的风格也有所不同。具体地说紫砂壶在清代已经形成泾渭分明的三种风格:

第一种自然是传统的文人审美情趣风格。讲究砂壶的内在气质、单纯朴素的风貌。

第二种是富丽豪华、明艳精巧的市民情趣。或在紫砂壶面上用石绿、石青、红、黄、黑等色绘制出山水人物花鸟,或对壶施以各种明艳的釉色,或嵌金镶银等。

第三种可以说是为贸易需要而开发形成的外销风格。如包金银边,加制金银提梁等。

有清一代涌现出大批卓有成效的壶艺名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惠孟臣、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吴大、邵大亨等。

陈鸣远名远,号壶隐、鹤峰、石霞山人。明末清初江苏宜兴人。他生在制壶世家,父亲陈子畦因为仿制徐友泉的作品而名重一时,在壶艺史上有较大影响。陈鸣远聪慧好学,技艺精湛,雕镂兼长,善翻新样,富有独创精神,可以称得上紫砂壶史上技艺最为全面精熟的名师。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继陈鸣远后,紫砂壶的艺术境界被推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即把壶艺和诗词、书画、篆刻真正结合为一个整体。在这股潮流中,陈曼生的作用不可低估。

陈曼生(1768-1822),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浙江杭州人。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画家、篆刻家、诗人,又工竹刻,是当时著名的“西泠八家”之一。

他酷爱紫砂,曾在宜兴邻县担任县令。其间他与制壶名家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兄妹交往甚密,陈曼生以其超众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自出新意,仿造古式,设计了众多壶式,后人把他参与设计,杨氏兄妹制作的砂壶称为“曼生壶”。

“曼生壶”的主要特点是去除繁琐的装饰和陈旧的样式,务求简洁明快,另外在壶身上还留有大块空白,在上面镌刻诗文警句等。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笠式壶--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提梁壶--


陶瓷茶具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康熙青花釉里红网纹桃钮茶壶--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康熙黄釉暗花凤流龙柄壶--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乾隆款白地轧道红彩龙凤纹盖碗--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乾隆款胭脂色珐琅彩茶壶--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清青花釉里红花卉纹杯--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清青花骏马图执壶--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青花花鸟纹南瓜形壶--

历史各朝代茶壶的图片,我国茶具演变的基本历程

--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诗杯--

清代的陶瓷茶具,名目繁多,其造型、釉彩、纹样、型制及装饰风格等都各有特点。

在釉彩方面,清代的瓷工瓷匠们精心探索,突破明代一道釉中以红、蓝、黄、绿、绛、紫等几种含量饱和的原色为主的范围,创造了各种带中性的间色釉,达几十种之多,使得瓷绘艺术更能发挥出其独特的装饰特点。

作为彩绘器发展的基础,清代的白釉器质量很高,可以纯熟地烧造出牙白、鱼肚白、虾肉白等浓淡不一的器皿,这就为彩釉器的飞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红釉从明代的鲜红、郎窑红发展到朱红、柿红、枣红、橘红、胭脂水、美人醉、海棠红等新品种,青釉则从仿唐宋名品中的秘色天青、冬青、豆青等,到新创出了豆绿、果绿、孔雀绿、子母绿、粉绿、西湖水、蟹甲等多种品种;黄釉一类又新创了淡黄、鳝鱼黄及低温吹黄等色;此外在蓝釉、紫釉等方面也很有成就。

清代瓷器还大量使用加金抹银的各式装饰手法,或吸收脱胎漆茶具的做法,创制戗金、炙金、描金、泥金、抹金、抹银等种类,这些新技术、新品种的使用,使得茶具生产更为丰富多彩。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